友善列印
政策

教育部推跨域智慧學習 教師創新教材教法競賽登場

2025-10-18 發佈 石耀宇 臺北
頒發最佳貢獻獎教師 (教育部提供)

頒發最佳貢獻獎教師 (教育部提供)

為推動中小學跨域統整學習與運算思維教育,教育部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四所大學辦理「PBL-STEM+AICT跨域統整智慧學習扎根計畫」,並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舉行「2025數位跨域教育年會暨教師創新教材教法競賽」。活動採線上與實體並行,吸引約200位全國教師參與,展示創新教學成果並促進交流。

 

教育部說明,該計畫以資訊科技為核心,結合數學、物理、化學及自然等學科,透過專題導向教學(Project Based Learning,PBL)方式,引導學生從主題構思、問題拆解到模式分析與邏輯推演,強化探究能力與學習興趣。自108年啟動以來,已有1,160所基地學校參與,並組成131個區域小聯盟。

 

教育部指出,本屆年會主題聚焦人工智慧在教學現場的應用,參與教師運用生成式AI、機器學習工具及計畫團隊開發的軟硬體教具,設計教材並融入課程,藉此提升AI輔助教學效能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。活動同時展示高中、國中及國小教師的多元教材成果,涵蓋運算思維與跨域統整等主題。

 

去年獲獎的教材,如「來去踅夜市」、「環保小尖兵/掃除汙染物」、「一直一直在長大」等,經計畫團隊指導與教材化作業後,已成為正式公版教材,開放全國基地學校使用與推廣。

 

教育部表示,希望透過年會與競賽活動,促進教師專業交流與創新思維,推廣數位素養與跨域整合能力,並藉由教師網絡的持續互動,在課堂中實踐多元創新教學,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,落實教育創新發展的目標。

相關新聞